且行篇李宗明非洲纪事十一A超级

A、超级骑手

骑自行车早年在赞比亚国民中不甚流行,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街道上都很少见到骑自行车的人。在首都卢萨卡偶尔遇见一支骑行队伍,那也多半是专业自行车运动员在进行拉练。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当年在这个国家民间寥寥无几的骑手中,却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他们的骑车技术,几乎可以和杂技团的车技演员相比拼。

那时候在赞比亚骑自行车可算是一项高危勾当,因为无论是城区街道还是乡村公路,都修建得比较狭窄。所谓的高速公路也不过8、9米宽,一来一往两股道且不限速,故绝大多数公路和市区马路除了汽车行驶的线路外,基本没有骑车人走的份儿。骑车人只有沿路边那些未铺面,杂草丛生弯曲坎坷的小道走,除非迫不得已,他们是不能占用汽车车道的。否则,按照赞比亚当时的交通管理法规,他们被汽车撞伤或者压死,都得由自己或者家属承担主要责任。

常言道:“逆境造就人才。”不利的骑行环境迫使赞比亚为数不多的骑车人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一些看起来根本不是自行车可以通过的路,可以搭载的货物,他们都能够比较自如地对付过去。我曾在卢萨卡开罗路看见一个身材精瘦的黑人果农,他去路边的花木市场买了两大捆黄油果树苗,且不说这些树苗的重量至少有余斤,单是那树苗两米多的高度就令常人头疼。但见这位老兄麻利地将树苗直立捆扎在一辆破旧的中国造“永久牌”自行车后架上,然后推车猛地往前窜了几步,并不怎么摇晃就骑上走了。那树苗高出他的头顶1.5米以上,从背后望去,俨然似一簇小树林无翼而飞。

然而,这样的骑士在赞比亚的骑车人中还算不上顶尖。铜带省恩多拉市西区住有一位名叫穆韦纳的汉子,他的骑车技术那才真正令人叫绝。他在自己那辆老旧的英国造“三枪”牌自行车上,焊接了一个面积大约有1.6平方米的货架,此货架距地面约两米,可装载50多只兔子或者40来只鸡鸭。穆韦纳常常骑着他这辆特制的货车,装载着自己喂养的家禽家畜招摇过市,到城中心的自由市场上叫卖。回返途中,他的车上除了搭载有未卖完的鸡鸭或兔子外,还有为自家购买的蔬菜、水果、粮食和其他物品。就这样,他风里来雨里去地闯荡了整整6年,虽说也曾摔过无数次筋斗,但都没有伤筋动骨,也没有侵占过一次汽车通道。

总部设在在卢萨卡的《赞比亚时报》记者获知穆韦纳的事迹后,专程前去采访他并为他写了一篇颇为感人的报道。这篇报道让穆韦纳一时间成为全国的知名人物,从此改变了他的生存环境,因为恩多拉警察局的官员们阅报后都对穆韦纳大加赞赏,并动了恻隐之心,破例发给穆韦纳一张特许执照,允许他从获此执照的当天起,不受先前的交通法规约束,可在市区内任何一条路的汽车通道上自由骑行。

B、身世不凡的雕刻师

距赞比亚中央省省会卡布韦大约20公里处,有一座由大小数十个茅棚组成的村落,当地人称它为文化村。文化村的居民有40多人,但真正的常驻居民只有3个:哑巴昂纳克亚、他的妻子和他们的儿子,其他暂住者都是昂纳克亚的雇员。

昂纳克亚每天比划着指挥他的雇员们将一段段黑柚、乌木、黄花梨等珍贵木料雕琢成一件件初具形态的半成品,然后他再和妻子一起对这些半成品进行精加工。待产品定型后,则是由他们18岁的儿子在这些木雕上着色,并且打蜡抛光完成最后一道工序。至此,一件件亮铮铮,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艺品便展现在人们眼前。

昂纳克亚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据说他每天的纯利润在克瓦查上下(约合当时人民币40多元),较他的雇员中收入最高的还多两倍。照理说他应该算是比较富有了,因为那时候赞比亚国民的年均收入仅克瓦查左右,昂纳克亚两天的收入就相当于其他居民人均一个月的收入。然而事实上昂纳克亚的家里不仅不富有,还常常要节衣缩食,其原因之一是他太乐于施舍,经常周济求上门来的穷人;原因之二是他热心于捐赠,定期要将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捐献给卡布韦教会和其他几个社会福利机构。他的所作所为,起源于早年他一段感人泣下的经历。

昂纳克亚的出生地不在赞比亚,他不过是在赞比亚长大而已。那是年6月,一个英国传教士在现今马拉维的边境捡到一个奄奄一息的男婴,将他带到原名为北罗德西亚的赞比亚,交给了卡布韦教会办的育婴堂。这男婴3岁多时,人们才发现他是一个天生的哑巴。一个名叫戴克塞·贝利的老教士非常怜爱这个不幸的男孩,每天不厌其烦地教他学哑语、绘画和雕塑,并给他取名为昂纳克亚,英文意思是:不走运的孩子。

昂纳克亚15岁那年,老贝利去世了,留下了不多的一笔钱。昂纳克亚用老贝利留给他那点钱在卡布韦南郊的一片荒地上,搭建了两间茅草房,并在房子的周围种上了玉米、木薯和香蕉、石榴等水果,还养了一大群鸡。生活有了着落,他便开始一边研读老贝利留下的几册人物和动物绘画,一边尝试着用木头雕刻些人物和动物形象。20多年后,昂纳克亚的雕刻技术已经相当高妙,雕刻的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成为远近闻名的木雕艺人。其作坊的规模也渐渐扩大,最多时雇员达到60多人。时日稍长,昂纳克亚制作的木雕艺术品不仅在卡布韦当地畅销,还逐渐卖到首都卢萨卡及其他城市。

卢萨卡有两家大工艺品商店的老板很看重昂纳克亚的木雕,把它们和名贵的象牙制品及铜铸工艺品并列存放,致使昂纳克亚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吸引许多去赞比亚的旅游者专程前往文化村,现场观赏昂纳克亚的操作程序,并买上几件自己可心的木雕。有的人还会要求昂纳克亚就他们身材相貌进行雕刻,不过那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作品,除非昂纳克亚有时间,而且旅游者自己也愿意等上一两天。

年3月,教我开车的庞文林师傅带我练车途中,领我顺道去参观了文化村。我一到那里,立即被屋檐下摆放着的各色木雕艺术品吸引住了,当即用克瓦查买下了好几件用不同木料雕成的艺术品,末了还与昂纳克亚的儿子合影留念。这些手感沉沉的木雕艺术品陪我在赞比亚度过了3年又10个月的时光,过后又跟随我漂洋过海,来到华夏大地天府之国的首府成都安家落户。30多年过去了,这些木雕在我的橱柜里仍然是乌黑发亮,光彩照人。

作者简介

李宗明,年2月9日出生,四川省商务厅退休人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金牛作协会员。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成都晚报、四川日报、青年作家、等报刊上发表小小说、散文、译作等20多篇,计10余万字;在国际市场杂志、经济日报、国际商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计20多万字。退休后,写有60余万字16个题目的自传体系列文章,其中《我的大学》于年被成都大学校刊连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zf/151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