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大庆日报刊发了题为《赤松茸带来大财富》的新闻。
正文如下: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纪录片一度大火,这部纪录片也捧红了一种食材——松茸,一盘烤松茸在一些大酒店能卖上元。
赤松茸,松茸的近亲,培育起来相对简单。小小的赤松茸,为林甸县四合乡创造了财富。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的情况下,仅4个月就为四合乡创造财富万元。
带领村民把穷村庄变成富乡村的,就是四合乡联合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喻朝阳。
村里来个湖南人
到处宣讲为脱贫
年6月,喻朝阳走在联合村泥泞的村屯路上,看着眼前坑坑洼洼的道路、东倒西歪的泥土房……他咬了咬牙,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话是市粮食局驻联合村工作队的誓言,说出这句话的,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喻朝阳。
刚到联合村,喻朝阳首先开展调研,第一时间摸清了这个村的情况:联合村穷,村里没有一段像样的道路,危房、泥草房多;大病、重残的人多;贫困户全乡最多;村民思想保守,矛盾多……
帮扶这样一个村,前路可谓困难重重。
喻朝阳并不气馁,他迎难而上,通过走村入户、宣讲政策,了解贫困户家中实际情况,把各家各户的情况制作成详细表格,每一个贫困户的耕地、劳动能力、致贫原因、生活状况、子女上学情况、收入补贴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登记。
在湖南长大的喻朝阳有着浓重的湖南口音,3年前,他走家串户时,村民听不懂他说的话;3年后,每个村民都习惯了他那掷地有声的湖南腔,说他掷地有声,就是他说出的话总是那么有力量,而且一诺千金。
老喻办事务实
助村民解危困
在联合村,喻朝阳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喻”、“喻书记”。村委会的一个大桶子屋,是喻朝阳和几名村干部一起办公的地方,长长的3面墙上挂了好几层送给他的锦旗。
“这个老喻到我们村来不是混日子的,他干啥丁是丁卯是卯,说到做到,这几年没少给我们做好事……”这是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
提到喻朝阳的故事,村民能如数家珍地说上一大堆:他协调资金,“消灭”了泥土路面,村屯路实现户户通;改造了自来水管线,让村民吃上放心水;水渠安装上涵管,村屯不再内涝;组织义诊,给名村民进行免费体检;帮助21名贫困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组织技能培训,多名村民受益;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卖粮,村民卖粮不再难……
为提升办公效率,喻朝阳还协调帮扶单位,给村里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办公桌椅、投影仪、电脑、打印机、卷柜等。
村民说,老喻那人太厉害了,哪个村摊上他哪个村有福。
以点带面“领头雁”
全乡跟着挣大钱
奋斗了3年多,联合村全面脱贫,还是全国知名的美丽乡村。农业农村部发布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我市唯一上榜的就是联合村。
脱贫了,喻朝阳丝毫没有松懈,他又开始谋划如何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快速致富。
在考察项目时,他的足迹遍布黑龙江中西部脱贫致富项目密集的地区。在兰西县发现赤松茸项目,喻朝阳眼前一亮。他通过了解、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赤松茸的种植技术不难,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非常适合利用空地种植,原材料除了菌包外就是稻草、稻壳、秸秆、牛粪,这些材料在农村到处都是。
兵贵神速。经过周密调研后,喻朝阳全力动员村民种植赤松茸。
赤松茸的种植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就种在村民家的房前屋后、树林等空地上,算起来全村足有33亩。另外,赤松茸由合作社全部回收,村民不必犯愁销路。
赤松茸每亩地能产-10斤,价格在每斤3-4元,实现年创收余万元。
现在,赤松茸的种植已经以联合村为中心辐射全乡,整个四合乡种植赤松茸的面积达到亩,年创收万元。
记者手记
村民都听得懂他的湖南话
这次蹲点采访,最让记者感到惊奇的一件事儿,就是联合村的村民都能听懂湖南话。
第一次见到喻朝阳是在一次脱贫攻坚采访座谈会上,他发言时,因为有浓重的湖南口音,语速一快,在座的人根本没法听懂。
喻朝阳的发言经常被打断,有的是对他提到的项目感兴趣,有的是因为没有听懂他的湖南话。
但是,在村里蹲点采访时记者发现,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民家中,他和村民聊天非常顺畅,村民都听得懂他的湖南话。
在联合村,记者无论提到村里的什么项目,喻朝阳都能快速地说出是哪户村民在参与,收益怎样,以及这个村民家的具体情况,简直就是村里的小百科。
不光村民听得懂喻朝阳的湖南话,就连村子里的小动物都“认识”他。
记者和喻朝阳到一户村民家去走访,拍照时,突然有一只狗朝记者狂吠而来,记者正吓得不知所措,喻朝阳走过来喊了一声“大黄——”,“大黄”立刻不叫了,摇头摆尾地跑到喻朝阳跟前……
喻朝阳,真正地沉了下来,扑下身子在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干出了一个奔向富裕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村民把对喻朝阳的情感都写在鲜红的锦旗上。
破土而出的赤松茸。
图①:小树林是赤松茸繁育的最佳场所,喻朝阳每天都要来看上几遍。
图②:喻朝阳把体检病例送到村民家中。
图③:喻朝阳经常到村民家和村民聊天。
图④:村里最差的路都铺上了红砖。
图⑤:大棚里反季西红柿开花了。
村民说
“这样的好干部,多来”
喻朝阳每时每刻心里都盘算着一件事,就是认真为村民做实事,从来也没有想过村民会怎么评价他。他深信的一个信条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脚印印在联合村的每一条路上,他的身影也印在村民心中。
在蹲点采访时,每每提起喻朝阳,村民都是激动不已。
“喻书记救了我老伴儿的一条命啊……”村民刘井和激动地告诉记者,“有一天,我老伴儿突然发病,多亏了喻书记和司机一边拉着我老伴儿往市里送,医院,最后抢救及时我老伴儿才转危为安。有这么好的领导,他说的事儿我们都信,也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72岁的袁相停老人说:“我老伴儿心脏下了4个支架,一直吃药维持。喻书记得知后,经常买水果来家里看望,嘘寒问暖,还几次用自己的医疗卡开药送到我家来,给他钱他说啥都不要。”
71岁的钱凤英快言快语,思维敏捷。她说,喻朝阳处处为村民着想。有一次下雨,她家的房子漏雨,她打着伞想去村里找人给修一修,一出门,就看到喻朝阳已经带着人赶来为她家修房子了。
钱凤英老人对记者说:“喻朝阳是个大好人,他给村里做的好事儿太多了。现在村子大变样,路像路,院像院,就连房前屋后空地都让他利用上了来挣钱。全村脱贫不说,还要一起奔小康,过更好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像这样的好干部,多来……”
喻朝阳给村民送来被罩。
来源:大庆日报
编辑:王春红
监制:胡晗丁超
投稿邮箱:ldtxz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