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任胜才刨茬锨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www.gs218.com/
茬子是农村秋收后,留在地里的庄稼茬子,东北这地方都叫“柞子”。刨茬子一般都是在春天的时候。经过一冬天的冷冻和干燥,埋在地里的茬子水份已经干透了,也到了要种庄稼的时候了,就要把地里的庄稼茬子刨下来好播种。一般的谷茬或豆茬因为根扎得比较浅,用四齿钉耙就可以刨下来,面积大些的可以用犁来蹚。人们把刨下的茬子拉回家可以烧火,顶替了一冬天柴火要烧完的空缺。一般的茬子要烧一个夏天。而苞米茬和高粱茬根部扎进泥土里比较深,一般的二齿子和四齿子很难把它们刨出来。人们就发明了刨茬锨。刨茬锨是一个比较小一点的铁锨头,装上一个几十公分的短把,用绳子绑在一个长长的锄把上边,形成一个八十度角,这样就可以刨茬子了。刨茬锨本来很简单,关键就在那个角度上,那道绑绳就是调解角度的,它用一个木楔做拐棍,把绳子摽紧,掌握好角度,角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好使。刨茬锨要磨得很快,举起来一锨就能把茬子刨下来。春天,在田野里,一片片都是刨茬子的人们。前边一个人举着刨茬锨在刨,后边一个人跟在后边捡。把茬子带出来的泥土磕得干净堆在一起,用车拉回家烧火。春天的田野,那些刨茬子的人们不停挥舞着刨茬锨,就像是在一个大舞台上表演着优美的舞蹈,捡茬子的人们磕的着茬子就像敲击着鼓乐,远远望去,就如一幅美丽的田园歌舞图画。作者简介:任胜才,男,年7月1日生,汉族,大学本科,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篆刻研究会理事,大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印社副社长,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和篆刻作品先后在《中国石油报》、《黑龙江日报》、《科技日报》、《文艺报》、《大庆日报》、《海燕》、《岁月》、《铁人文学》、《大庆油田报》、《青少年书法报》、《篆刻》等报刊发表。篆刻作品曾参加黑龙江省第五、六、八、九、十届、十二届篆刻艺术展,篆刻作品在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上获优秀奖,篆刻论文《肖像印史探源及艺术赏析》九九年被评为全国书法论文优秀奖,并被收入《黑龙江书学论文集》。曾出版散文集《九彩石》,散文集《关东老磨坊》篆刻专集《名人肖像印选》和《中国篆刻百家》(任胜才卷)。篆刻专集《民族英雄铁人王进喜》;《东北俗语集锦》等。篆刻作品三方被收入中国篆刻艺术馆永久性收藏。林甸往事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zx/97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