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大哥”手把手相扶“穷邻居”
宏福农业与东方红村对接建立“扶贫车间”
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门口务工真是好,兼顾庄稼和老小。转移就业一个人,全家上下全脱贫。”林甸县四季青镇东风红村贫困户宣向国自编的顺口溜,不仅表达对“造血式”扶贫的认知,也精准的诠释了大庆宏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林甸县四季青镇东风红村建立“扶贫车间”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5月14日,在大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扶贫车间”首批近40余名工人,有的在场边分装栽种配件、有的给植株掐叉整理、有的在升降机上挂钩吊线……每个工人都认真、专业的进行各种工种的操作。“学习认真刻苦上手快,工作踏实细致特肯干,我们非常满意。”大庆宏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超说,经过村上的三轮培训,首批工人已经上岗一个多月,完全符合公司用工需求,目前无离职和任何违规行为,他们也将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大庆宏福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创建之初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东风红驻村工作队的多次沟通之下,双方签订了脱贫帮扶合作备忘录,密切配合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面向贫困村招聘产业工人,提高贫困人口用工比例,优先采购东方红村出产的绿色农产品等内容。“随着企业的逐步建设,用工需求也将逐步增大。”张玉超说,一期计划需求工人-人,整体工程正式投用预计用工量在千人以上。目前招收的正式工人以农业技术产业工人为主,全部按照国家法定规定采取底薪加提成的工资制度,工人人均月工资在元左右,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大量临时工种。
“早八晚五周末双休,干活不累还能照顾家。”市委办公室驻东方红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魏庆阳说,各类保险还齐全,农民在家门口就变成了产业工人,这一消息带回村屯立马爆炸性地传开了。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也把贫困群众外出打工经历和优势特长等信息分门别类、细化整理,建立了完整的东方红村劳动力结构信息资源库,随时按照企业需求输送工人。
“从小就干农活,这里的活不难好学,待遇又这么好打着灯笼也难找。”东方红村贫困户田龙国的女儿田金凤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自强上进的她告诉记者,她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村领导更要回报宏福农业。上有脑淤血的父亲和重病的母亲,下有上小学的孩子,如今这份稳定的收入将大大改善这个家庭的贫困现状,田金凤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这是村里的一件大事,我们不仅要为贫困村民负责更要为企业把好关。”魏庆阳告诉记者,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工作队队员每天都利用班车前的几分钟开短会,掌握工人动态做好服务。密切与企业沟通,做好村内工人的培训工作,确保每名工人都能干得好。一段时间以来,农民们从思想上、言行上都有了很大转变。贫困农民柴庆丽说,从在土地刨食的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改变巨大也很难,但这是奔向美好小康生活一定要经历的“美丽蜕变”。
“我们将依托‘扶贫车间’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富裕。”张玉超表示,随着项目建设用工量的增大,用工将向贫困户倾斜,同时公司正在正筹划将投资3亿元的配件加工厂建设到东方红村边,让更多村民足不出户就有工可做、有钱可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