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杜蒙徒步行

文\张子龙

年5月1日,林甸户外徒步十五名勇士经过全程徒步55公里、成功抵达泰康火车站,顺利完成挑战极限徒步行。在我看来,此举应载入林甸文体活动史册,成为广大徒步行爱好者乃至于体育爱好者的典范。

此次参与徒步行的15名人员分别是徐志辉、吴志林、史艳萍、王艳玲、刘影、全凤华、刘铁军、张国柱、李文华、冯士军、唐忠华、冯福林、梁林军、张玉、赵广忠。

去往杜蒙的林泰公路,我不知走了多少遍,但都是坐车去的。对于这条线路,我很熟悉。此条线路必经一站是黄花岗,据说建国初期,这里是一片荒芜,到处是黄花儿,也就是我们每年在端午节前后到野甸子上采摘的黄花菜。再往西走是先进村二屯,过去叫先进二队。这个生产队可了不得,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队采取合理密植种高粱、玉米,全省出名,是当时的产粮大户。红旗镇在建国初期,是林甸县通往泰康县的驿站。当时是土路,交通工具是马车,早晨从县城出发,中午到红旗镇吃午饭,当时老百姓称这种行为叫“打尖”。当时坐马车去泰康县得走一天,要是遇上雨雪天气,得走两天。过了红旗镇,到银光畜牧场,也叫十五里地岗子。这个地方的甸子,出产两种东西,一个是出碱土,就是我们过去吃的面碱,就是用当地的碱土熬制的;另一个是碱蓬子,是过去喂猪的上好饲料。特别是到了秋天,碱蓬子的籽粒成熟了,割回来用锅一烀,闻着有股香味儿,猪非常爱吃这种饲料。用碱蓬籽喂养的猪,到了年根儿宰杀后,那肉你就吃吧,那个香哟。家里烀肉、炒菜,离多老远你就能闻到肉香。如果能吃上一小碗儿拌了酱油的五花三层烀肉,那个香劲儿就甭提了,保准您过几十年后都不会忘掉的。若是吃上烩菜,那血肠儿,那白肉,那自家腌制的酸菜,你就放量吃吧,细细地品味吧,終生难忘。到了三十里地岗子,就是两个县的交界了。过去,路北是林甸县公路管理站,也称是养路段的道班,有十多名养路工人,养护维修这段公路。路南是泰康县第二中学的农场。这里是沙土地儿,种出的西瓜、香瓜,格外香甜。过了三十里地岗子,就进入泰康县境内了。再往前走是泰康县的八公里,从八公里再往前走是四公里。过了四公里,就进入郊区了。泰康县,老一代人称它叫小蒿子。

平心而论,今日提笔写写咱林甸十五勇士徒步杜蒙,完全是出于对这十五位老乡不怕苦、不怕难,一步一步地走完55公里路程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的壮举填补了林甸户外运动的空白。“五一”劳动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举家团聚的日子。在小长假里,一家人可以团团围坐在家里,畅谈各自在学习、工作、生活及在其他一些事项上的收获等等,亦可全家外出旅游观光,释放一下日常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但是,林甸十五勇士和为他们保驾护行的朋友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挑战极限徒步行队伍之中,磨练自身意志同时,为林甸户外运动创设了一个记录。而且,当我看到吴志林老师为我的小文《又见鸟儿归》添加上照片,配上了美好动听的音乐,发在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zx/62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