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夯实党建路,铺就幸福路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12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大庆:夯实党建路,铺就“幸福路”》的报道。农民富了,村集体强了,乡村振兴产业旺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实施项目、资源、要素“三轮”驱动工程,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增效。脱贫户杀猪宴客“上次我家杀猪还是30多年前,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家日子越来越好了,眼下有能力了,我一定要请乡亲们和村干部吃一回杀猪菜。”谈起生活的变迁,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前进村村民陈忠义打开了话匣子。陈忠义说,他身体有残疾,老伴还患有癫痫病,一家人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守着几亩薄田,别说杀猪,连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年,在村党支部的扶持下,他和老伴在村办企业鲜食玉米加工厂上了班,还申请上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再加上种地、扶贫产业分红等,现在全家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入冬落雪后不久,陈忠义杀了猪,“以前都是别人请我,现在我也能请大伙了”。在大庆市林甸县四合乡联合村,脱贫户潘凤莲正在村里的蔬菜大棚忙活。她告诉记者,蔬菜大棚是靠县里扶贫产业资金建起来的,这样村民不出远门,就能在家门口打工增收。“走到家就10分钟,干的活咱也熟悉,一年下来能有两三万元收入,特别知足。”潘凤莲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贺来说,为加快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步伐,县委把村级产业建设一直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项目。目前,全县共确定“一乡多品”村级产业重点项目38个,初步实现11个乡镇均有不少于3个村级支柱性产业,年收益万元,并持续释放示范带动作用。“三轮”驱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绪新说,大庆市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实施项目、资源、要素“三轮”驱动,深挖集体资源增收潜力,因地制宜建产业上项目,全面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以产业振兴促乡村全面振兴。项目驱动,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大庆市以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扶持有力,为村集体把好产业方向、选准项目主体,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林甸县四合乡党委书记赵光介绍,全乡以乡村旅游为突破,设置四季采摘、林地游乐等项目,推出“乡村大舞台”、水幕电影节等文旅融合产品。年7月以来,四合乡累计接待游客14.5万余人次,收益余万元,辐射带动包括34名脱贫人口在内的名群众人均年增收近元。资源驱动,筑牢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渠道。大庆市多措并举深挖村级资产资源潜力,通过盐碱地综合利用、废弃地改良、闲置资产入股等多种方式改造存量资产,持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近两年,全市共盘活闲置校舍、水面等资产资源余处,新增地源万亩,发展粮贸基地、果蔬市场等资产经营型产业项目个,村集体年增收1.3亿元,村均20万元以上。大庆市大同区因地制宜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新增耕地5亩,年增加粮食产量万斤,带动村集体增收万元以上。要素驱动,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持久活力。大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磊说,全市在人才培养、主体培育、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为集体经济增收提供持久动力。围绕农业产业布局,大庆市引进伊利、牧原等一批龙头企业,采取“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全市已累计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个,为村级自主发展产业项目助力提速。支部强,致富路才能走远在农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带头人。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只有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群众走稳走好致富路。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攻坚克难的时刻,都是党员冲锋在前。“村里新建的鲜食玉米加工厂没启动资金,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带头筹集4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玉米收获前赶上暴雨,厂里订购的包装袋滞留在路上,我和村干部连夜开车拉回6万多个包装袋,保证按时开工,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赢得了村民的认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前进村党支部书记薛峰说。村集体强了,要时刻想着老百姓。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镇他拉红村党总支书记齐俊峋说,党总支领办的他拉红村环湖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年成立至今,社员从6户发展到户,入社面积达到1.8万亩,固定资产达万。村里每年将村集体收入的10%投入到修巷道、固堤坝、建广场、夯地基等民生项目上,承担全部村民自来水费,为70岁以上老人按年龄每年发放元到0元不等的福利,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记者从大庆市委组织部了解到,大庆市现已选拔名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等致富带头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名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名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的致富带头人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好人才“蓄水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zx/171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