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故乡情记录那些肥城桃园潘庄走出的人

源于乡恋,徘徊于乡愁,他17岁开始用相机为潘庄村纪录;

一封家书,寻访全国各地肥城潘庄人,他要为家人拍摄一张肖像;

一年多的时间,走进11个省40多个地市,行程4万公里;

一个人,一个村子,14年,4万张照片……

刘磊,肥城市桃园镇潘庄村人,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讲师,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监事会副主任、泰安市摄影家协会顾问、肥城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国家艺术基金滚动扶持立项、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立项获得者,两次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作品获全国性以上奖项项。

在我们肥城桃园镇有一个潘庄村,虽然这个村子声名不显赫,但年2月16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在这里举办的第一个在村摄影展“潘庄村——一个中国村庄的当代影像档案”,让这里沸腾了起来。展出近幅照片,分成大概20个专题。

记录这些影像资料是从这个村里走出去的年轻摄影家,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讲师——刘磊。刘磊寻找潘庄村的素材进行拍摄,这一拍就是14年,镜头下的语言从青涩到成熟,为这个有着位村民、余亩耕地的村庄留下了4万张照片。

人物专访

刘磊:记录潘庄留住乡愁

每个人对家乡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家是避风港,有的认为家是思想起源的地方,那么您对潘庄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呢?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潘庄村就是一个平凡的村落,它面积不大,但是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这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人生成长的一个原点和起点。另外是我在这几年的这个拍摄过程中,我就发现,她其实就是一个我个人情感、以及我对乡村变迁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照的一个容器。我觉得乡村就像是一个毛线团,每个人就是一个线头,线头在外面,根却相互交织。中国就是由这千千万万个毛线团组起来的。我们肥城有这么多的村庄,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这片土壤去感受观察,然后去拍摄和讲好我们肥城的乡土故事,讲好了肥城的乡土故事,我觉得就讲好了中国的乡土故事。

拍摄自己的家乡实在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一名经历和了解她的潘庄人,可以自信地讲述家乡。每年寒暑假返乡他都会带着单反相机,在村庄里拍摄。不管是本科毕业展览还是研究生研究课题,刘磊都把潘庄村作为了不二之选。

人家举办展览都往大城市里去,您为什么会选择潘庄?

这次展览,我本想能不能带着潘庄村进更大的城市,所以我就把我的想法跟我的策展人老师进行交流。老师提出来的一个建议,他说你拍这么多年,我们能不能把我们拍的这些内容跟我们在家的父老乡亲们汇报、分享,所以最终敲定摄影展在老家举办。

在潘庄村民委员会,整个村子做展厅,单杠、乒乓球台成为了展场,砖块、白菜、凳子等都能成为展览的元素。展览最重要的观众也是展览作品的“主人公”,村里的四季农耕、红白事、过年、赶会、留守青年等,照片中的人物或是他们自己、或是家人、或是街坊、或是亲友……摄影专题和图片故事表现出的是潘庄村内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态。

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年,摄影展上最早的照片,村里冷库即将要竣工的时候,前面一片是玉米和土豆,这象征着潘庄村的传统农业,而这个即将竣工的、画面中显得突出的建筑物,其实是时代进步的元素符号和代表。

年,和同龄老乡王四一起回老家,下了客车进村发现村里竟然安了路灯。黑暗中这些路灯的点点灯光让人觉着新颖,感叹村庄又发生了变化。王四提着年礼回头,于是有了这张照片,它包含了在外游子回家团圆心情的写照。

年暑假期间拍摄,村里97、98年前后出生的小孩儿。这个场景让人想到自己的童年,爬墙上树、玩打仗游戏,小伙伴儿一起去做想象的探险。他们的成长也代表了当前村庄里人群的成长和变化。

小朋友骑电动车在路中间经过时,有小轿车,有老式的农用三轮车,还有现在常见的电动三轮车。

年潘庄村兴建物流园,一位牧羊的村民从远处看着正在工作的塔吊,通过镜头能够看到畜牧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塔吊之间的一种对比关系。

办展览时几十位村民帮忙,当时赶上大风,展架可能会被吹歪,村民就贡献出自己家的白菜,用白菜压着展架,整个展览是在村民的帮助下做成的,展览成功有村民90%的功劳,这对于村庄来说的话也是意义非凡的。

暑假期间在四川邛崃见到一位老人,因为已经年迈,行动和意识并不健康。拍摄时请他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在床头,围绕着他,把他曾经参加过战斗的一些证明信、复员证,放在他的床头包围着他。我刻意主要去体现出一位潘庄二战老兵。自豪和感慨于潘庄的历史维度和文化张力,还有在社会里存在的价值感是具有非凡意义的。

正如刘磊所言,潘庄村是中国北方再普遍不过的农业村,也正因为普通,更具有代表性。年,刘磊通过一封家书的形式向全国征集走出村子的潘庄人,开始拍摄了全国各地的潘庄人,探寻潘庄村的“社会边界”。大兴安岭的伐木工人、佳木斯的商贩、威海修家电、济南牙医、所成都飞机设计院从事零部件设计工作……,刘磊寻觅的足迹遍布了黑龙江、辽宁、四川、湖北等11多个省市、40多个地市行程4万多公里。

您现在全国各地的跑,去寻找潘庄人,拍摄潘庄人,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呢?目前一共拍摄了多少潘庄人。

有时可能是有情感的原动力激发去拍摄,它的意义可能是当拍完之后才能去重新总结、重新得到启发。拍摄了多位潘庄人,山东省16地市,全部都有潘庄人。

年国庆节,到东北寻访老乡,假期期间行程多公里,一路上是感叹、兴奋和带着眼泪完成的。到黑龙江省林甸县四合乡新城一号去寻找老乡刘凤英,拍完了经她介绍了邻村老乡——刘绪川夫妇俩。在问路时,遇到两位老人用地道的肥城乡音回问,还了解到这儿的村里,有很多肥城人。

走过这么多地方进行拍摄,有没有特别感人的事。

在东北,年刘宗良大哥一同父母兄弟去到东北生活,后来父母去世,他在一个山头自己用水泥做了碑,那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山清水秀的地方,墓碑上父母名字旁边儿注了小字——原籍山东肥城桃园潘庄,我说一直想着老家呢啊,刘大哥泪目。然后我就想,虽然我已经完成了在他家里拍摄的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创作,但是我还是说宗良哥你站大爷大娘的墓旁边儿,我给您拍一张,他说他是儿子呀他得跪下啊,我的眼泪接着流了下来,我就看着自己的相机,我忘了我是单膝跪还是双膝跪地,我又保持这样拍了一张照片,我看宗良哥也落了眼泪。照片中他歪头靠着、双手抱着墓碑,我想他的眼泪里面,除了想念父母,还有说不出来恋家万般滋味,以及很多无可奈何。这样照片,到现在为止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多年拍摄,您觉得最大的意义在哪?

最直接最满足的意义,其实是情感意义。记录老家、拍摄老乡,去看他们的故事,让大家能够从中感受肥城乡土文化和时代变迁、进步。再放大一下,让大家愿意通过肥城乡土社会来看到中国乡土社会的状态。所以,我一直想把一个平凡的老家,通过自己的摄影,向大家述说一些她不平凡的内涵。

小村庄大中国。刘磊通过全国各地寻访和拍摄走出村子的潘庄人,拓展了这个平凡村落的时代边缘、促进了社会之间的更多联系。源于乡恋,徘徊于乡愁,刘磊的每一张作品都蕴藏着无限的故事。寄托着刘磊对家乡和亲人浓浓的情感。刘磊希望能通过他所拍摄的照片,让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zx/150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