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湿地的作用已经意识到了,因为熟悉的原因,知道家乡林甸,大庆还有齐齐哈尔,这方面做的比较好,都设立了湿地保护区。
当开车从哈尔滨往齐齐哈尔、大庆方向,以及往佳木斯、牡丹江方向时会发现。高速或者铁路的两旁除非不能耕种的丘陵和山脉其它几乎都是连绵不绝的耕地。
没有一块荒地,没有一块成片的能够供野生小动物能够安全栖息的场所。
在我们所熟悉的这片土地好像就没有我们人类到达不了的地方。
几乎每一次回乡都会聊起这样的话题,不管多么不讲究卫生的人家虱子臭虫都不见了,夏天的蝈蝈声几乎也听不见了,撒虫声没有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似乎更卫生了,但好像癌症的发病率也显著提高了,虽没有做过系统的调查,但我长大的小村这些年来癌症患者几十人。不知道这些变化和除草剂和农药有没有逻辑联系。
别说小的时候经常进村子里的狼现在就是野兔也不见了踪影。
草原上的獾子一到了秋季收割草的季节被大型收割机惊吓的四处逃串,来不及逃命有的甚至被高速旋转的刀刃将四肢齐刷刷的切断,惨不忍睹。
人类已经将小动物的生存空间压缩到了少之又少不能再少的极限。
这次来依兰感受尤其直接,当我开着车在田间的水泥路上行驶,有野鸡在路边荒凉的林带里,或在即将要播种的一望无际的平整好农田里觅食。
我真的替它们感到很绝望,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寻觅。如果到了收获的季节还好,这时的大地光秃秃一片真干净。或许野鸡有我们不知道的觅食本领,或许他们在找一些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充饥之物。
松花江、巴兰河滋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一台四垄的自动播种机一天可以完成14晌土地的播种,这些劳动只需要两个人即可完成。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使得播种的效率显著提高,垦荒的效率也成倍的提高,现在想看到一点荒地真的很难。
尽管是初春时节,昨天的气温只有零上不到10摄氏度,春风拂面依旧是冷嗖嗖,远山如黛,在公路与远山之间是广袤的农田,在农田与山之间散布着农场的连队或者地方的村庄。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都在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粮食做着保障。
这就意味着,初春广袤的农田小动物们会无处觅食。而离村庄越近也越危险。
除了山区,已经没有任何一块土地可以供野生动物栖息。我在想,我们人类占有的土地是不是太多了啊。是不是适当的退回去点。给小动物们建立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和迁徙觅食通道。
电功还讲究有用功和无用功的合理分配,电脑也讲究硬件和软件的均衡。土地使用的虚与实,用和不用的辩证关系,应该引起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