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林甸县城,国路、公路、乡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像人的脉络一样伸向四面八方,伸向全县每一个乡村,每一户人家,使我的思绪飞扬,想起60多年前家乡的路,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是土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晴天一溜烟,雨天稀泥滩。
交通不便,城市闭塞,人们生活困苦。全县只有一条交通动脉通往泰康,还是沙石路,雨天就不能通车。
人们不管到哪去,都得先绕到泰康,再乘火车到要去的地方。年春天,我去北安,就是先到泰康,又坐火车到齐齐哈尔倒车,等到第二天才坐火车到达北安。
可是回来就惨了。我那年14岁,一个人背个大行李,从北安回林甸县。坐火车到泰康,赶上天降大雨,一连三天不通车。我只好蹲在候车室。时间长了,晚间就睡着了。等到醒来发现,兜里仅有的10几元钱被小偷偷走了。
等到天晴了,通车了,我也没钱买票了。太阳刚出来,我就背个大行李出发了。里地,步行回家。到中午才走了40多里地,到了红旗公社,又饥又累,只好、把行李放在路边。坐在行李上歇一会。这时,遇到一个好心人。给我买了一张汽车票,我坐上汽车,不一会,就到家了。现在想起来,还感激这位好心人。
还有一次,到姑妈家串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年冬季,我与父亲、哥哥到离县城60里地的三合乡胜利村老姑家串门,不通车,只好步行,我那年13岁,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道路还弯弯曲曲。
坎坷不平,从这个屯子奔那个屯子,不知路逢人就问,走累了,就坐在向阳处歇一会儿,足足有了一天,才到老姑家。把我累得腰酸背痛,脚都磨出了大泡。这次长途跋涉的痛苦使我终生难忘。
小时候,城里的路也都是土路,比城外的路还坏。不但晴天一溜烟,雨天烂泥滩,而且,坑大水深。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遇到雨天,都得穿靴子。如果遇到大雨,那就更糟了,街道上的大水泡子很深,把高靿靴子都没了。小学生无法上学,都得家长背送。大人上班都得趟水过去。
人们买粮,买煤,买菜就更困难了。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提出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国家、省、县、乡镇、村屯,都大张旗鼓地修路,于是国路、公路,乡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像人的脉络一样,形成了交通网,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现在的林甸县城,街道宽阔,笔直,平坦,主街道全是水泥油泊马路,其他街道也都是水泥路面,宽阔平坦,公路两侧是美丽的道牙子,道牙子外侧立着一排笔直漂亮的的电线杆子,一到晚上,电线杆上的华灯明亮,整个县城灯火通明。在辉煌的灯光里,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看电视,有人读书看报,有人作诗填词写文章,有人含饴弄孙,享受着天伦之乐……
今天,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好,党给我们修了一条康庄路,富裕路,幸福路,小康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作者简介:李喜武,老年日报特约通讯员,家住林甸县林甸镇西街五委76组
支持原创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