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与真实
樊迎春
“美丽中国”湿地行来到大庆林甸的鹤鸣湖湿地,这里是开发相对完善的景区。给我们提供向导的是个短发干练的姑娘,一路走过去一直在给我们介绍这个那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从她嘴里说出的关于这片湿地的一个个传说与故事。
相传许多年前,此地的渔民在“水泡子”(湿地的当地方言叫法)里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后来丹顶鹤痊愈飞走,却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返回村里,在村口发出悠远响亮的鸣叫,村里人都被吵醒了,这才发现雨水泛滥,马上要淹没村庄,于是村民纷纷抓紧时间逃到高处,这才躲过没顶之灾。村里人认为是这只丹顶鹤回来报恩,用长鸣拯救了全村人,为了纪念它,便把这片湖泊湿地命名为“鹤鸣湖”,也自此开启了人与鹤和谐相处的悠远历史。
“救”与“报恩”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经典的桥段,虽然实际的可信度并不高,但大家又都愿意相信,因为这是“善有善报”最形象贴切的验证。人性本善,外在的宣传教化又何尝不是遵循这样的宗旨?
与美丽的鹤鸣湖命名来源形成对照的是关于芦苇的故事。向导说芦苇的叶子上都有一排牙印样的痕迹,是因为多年前一对因受家庭反对而私奔的恋人曾藏身于这片湿地中,女子生产时由于太过疼痛又不能大声叫喊就用嘴咬了身边的芦苇叶,其他芦苇也被这对恋人感动,从此所有的芦苇叶上均有牙印。
这个故事的可信度甚至不及鹤鸣报恩的真实,但与其相似的是,“为爱走天涯”也是中国古典的传统故事,与爱情相比,家庭伦理与社会成规都显得荒谬而可笑。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老人,人称“八爷”,颇具古风的名字让人肃然起敬,他八十多岁了,从小便在这附近和父亲打渔养家,如今鹤鸣湖建成景区,他依然在这里打渔,只是直接卖给景区,有了稳定的收入,他说自己是鹤鸣湖的“见证人”,带着遮阳帽和墨镜,身体硬朗,语言幽默,八爷把几十年的历史浓缩在熟练的捕鱼技巧中,也浓缩在随意却有深意的字字句句中。
鹤鸣湖湿地水域宽阔,蒲苇丛生,睡莲飘香,野鸭也时不时露头露脸,不用特意养殖,也能随手从渔网中捞出活蹦乱跳的大鱼。说是人工开发的景区,同时却也依然保持着自然的风味。正像这几个美丽的传说和真实的八爷,在人工雕琢之后依然不失其原始的韵意。
要做善良的人,要爱护丹顶鹤,因为善有善报,而身为“仙鹤”的丹顶鹤会在某个重要的时刻现身;要勇敢追逐爱情,要隐忍不张扬,因为封建世俗的礼教不值得畏惧,而大自然的生灵都会为你感动;要始终如一,要乐观坚强,因为见证一个湖泊的发展难能可贵,而健康长寿与快乐生活都在这见证中悠然而现。
鹤鸣湖的传说与真实,或许并不该被这么解读,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读法”,在传说与真实中,湿地进入眼帘,优雅而厚重。(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