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雕瓷瓶(芦苇画新的表现形式)的诞生,魏立春喜不自胜
鹤舞轻风
暖流苇雕瓷瓶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在魏立春的心里,湿地繁衍的芦苇不只是一种植物,是给与他美好精神世界的伙伴,芦苇的质朴和韧性扎根在他的内心深处,不断升华。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梦是期待,梦想是坚强——是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着,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和与生命的责任。一把苇杆编织出华丽的篇章,这就是魏立春的梦。
他是农民的孩子,那时的家长都很守旧,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出息,给孩子们灌注着简单的思想:“好好学习,以后当个官,能吃好吃的,穿好看的衣服”。84年初中毕业,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转折,家里大人都认为学习美术是无用的,没有前途,而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定着自己的爱好,怀揣着对美术的热爱走进了泰来技工学校学习美术专业,开始了精彩人生的第一步阶梯,那时他是一个内心追求成为美术巅峰艺术家的学生。
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学校本身没有美术专业,毕业后的毛头小子,正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自告奋勇的向校领导申请开设了美术科目,第一批学生一年半的理论学习即将结束,而他也将面临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学生们的实习课,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他不得不绞尽脑汁的去琢磨。那晚躺在床上正陷入思考世界的他突然从床上跳了起来,看着墙上那幅芦苇剪贴画,拍着脑袋不禁开始埋怨起自己来,是啊,他怎么能,怎么能够忘记小时从父亲那学来的芦苇剪贴画,当初每次看到父亲制作,他都是充满好奇的模仿父亲的方法做出喜欢的小动物的图案,墙上挂着的还是他去外地学习前做的一幅猫咪的芦苇剪贴画。实习课找到了主题,他把芦苇带进了课堂,学生们没有让他失望,学生们通过他教导的剪、修、贴的方法,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力,创作出让他惊喜不断的作品。芦苇画走入了他的实习课堂,走进了他真实的生活世界,那时他是一个为自己学生能不断进步绞尽脑汁的教师。
之后的日子里,魏立春的芦苇画课堂成为林甸县知名的实习课堂,芦苇画成为林甸县地方特色的作品,先后参加各种展会。一次广交会活动,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受到一位客人的点拨,他领悟到了什么是作品商品化,小打小闹永远上不了台面。年,集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组建了一个真正为芦苇画研发的团队——红芦苇创作团队,开始专业研发、制作和销售芦苇剪贴画。可是事情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先后经历过工资发不下来,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去补工资空缺;芦苇画不被人们认可,走访名家听取创作意见;芦苇画堆积在仓库,带着作品去各地宣传……每当有人问起当初起步的艰难,他都会告诉对方,“当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去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芦苇,她们不需要好的生存环境,永远会坚毅挺拔的生长,风来了,她会迎风抗争;风走了,她会扬起身姿。”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初的芦苇画走出稚嫩,迈向了成熟,随着工艺的提升,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芦苇加工工艺,芦苇画作品真正的融入人们的视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那时他是一个带着团队不断创新,奋勇向前的企业家。
一个不经意的尝试,执着的走过了二十余个春秋,一把不起眼的苇杆,编织出一幅幅华丽的篇章,他发扬着民间传统手工工艺,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却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他成为了林甸芦苇画创始人。
芦苇画列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期信息来源林甸温泉湿地文化沙龙
林甸湿地文化沙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