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因患胃癌,七十一岁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虽然父亲生前不苟言笑,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却满是父亲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父亲的慈爱,一直在我的记忆里萦绕,萦绕着我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自悟了一手很棒的厨艺。那时走集体,生产队只有过年才放假。于是我们特别期盼过年,过年不但能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而且还能吃到父亲做的满桌子香喷喷的菜。
为了这桌菜,父亲头两天就开始忙了,熬冻子、熏鸡、煎、炒、烹、炸、父亲样样都很拿手。做完菜的父亲总是那么开心地笑着,看着围坐在桌前狼吞虎咽的我们,还时不时的问:这个菜好吃不?那个菜咋样?
父亲为我们做年饭,几乎做了一辈子,就是给他老人家过生日,他也是跟我们争着做。
父亲离开了我们,今年回家过年,再也吃不到他老人家做的菜,也看不到他老人家的笑容了。有时,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啊!可以回到以前的日子,我们一定不再和您争着下厨,乖乖的坐在桌前,看着您那么开心地笑,把爱摆满桌面。
记得搬家到县里的第一年,我和爱人吃不惯电锅和气灶做的饭,回家时随口念叨想吃农村大锅烙的饼。一天,我们出去收货,刚好中午赶在父母家中,父亲便张罗着和面烙饼,炒菜。好饭上桌,父亲看着我们笑着问:好吃不?望着老父亲慈祥的笑容,我的心里暖暖的,吃在嘴里特别的香。
中元节,我们兄妹几个去祭奠父亲。坟前,我们姐妹三个插上大哥买的鲜花,小弟去拔坟周围的荒草。插完花,见小弟正要拔一大棵黝黝秧,小妹急忙阻止,她含泪讲诉:前年,也是这个季节,她回家看望父母。在小园里吃黝黝时随口说了句:没大地里的甜。午饭时父亲说给小妹蒸玉米,小园种的没有了,父亲早早的去村外的地里掰。近中午时,小妹和母亲正在屋里闲聊,忽听父亲在外面喊:老姑娘!老姑娘!小妹急忙奔出门外,见大门外的父亲,手里拎着装玉米的袋子,肩上扛了一大棵黝黝秧,翠绿的叶子遮盖了父亲的白发,笼罩了父亲宽阔的肩膀,汗珠顺着父亲苍老的面颊滚落。父亲洋溢着满脸的笑,口里嚷着:老姑娘!看爹给你拿回啥了!大地的,可甜了!此时,小妹已泣不成声,泪水已模糊我们的双眼。
这就是我们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您离开的日子里,我们多么的想您啊!我们知道您也舍不得离开我们,因此,生前叮嘱我们,您死后一定把您埋在自家田里的高岗上。
过完中秋的第三天就是父亲的寿辰,每年,我们都是在父亲的生日这天回家。今年,父亲不在了,中秋这天,我们一起回老宅看望母亲。
深夜,月亮穿过云层,把轻柔的光华洒满了小村和田野,仿佛间,我回到了曾经的这样的一个秋夜:父亲带领着我们捆完田里的谷子回家,走在地边的树林里,我们在父亲的身前身后戏笑。月光如水般的倾泻与天地之间。落叶在脚下欢唱,笑声在月光里翩跹,月色中,高大的父亲扬溢着满脸的笑。
今秋的月夜里,父亲可在田里的高岗上翘望丰收的田野?月光依旧,我想;父亲的笑容定也依然。
作者简介:李树梅,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林甸县黎明乡新民村,农民。小学文化。从小喜爱文学,年轻时尝试过用文字表达生活所感,婚后为家庭孩子所累而搁浅。孩子们大了,在姊妹的鼓励下,再次拿笔,感受文字带来的情趣。
李树梅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