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刘志斌生命在我心中

那年,我20岁。卫校毕业后,医院工作。

记得刚刚在卫校读中专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说:“现在,农村很需要你们这些中级卫生技术人才……”。(现在也不知道,中级卫生技术人才的概念是否确切)于是,对未来有了足够的信心。

医院报到,书记、院长、科室主任(当时的五官科主任)医院的情况,很具体,也很详细。院长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想搞什么专业,有什么要求等等。我很高兴地回答:“医院的情况吧,我服从分配”。科主任带领我走遍各科室,向全院职工隆重介绍:“这位医生,医院的正规中专毕业生,在外科工作……”。

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纯实木的,椅子的工龄好像也不是很短的模样。也有诊凳和诊床,它们和椅子大概同龄。还有一位外科医生和五官科主任(女),都在四十岁左右的年龄吧。外科主任当时在哈医大深造。

就在这里,启动了我通往现在的工作里程。

八小时工作制,每月4号开支,工资总额34.50元,这是我的全部家当。此时家在东兴乡还没有搬迁到林甸县城。住在姐姐家,在宏伟乡,永利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穿上白大褂,像个医生似的,坐在那,奇怪,你穿上这身衣服,就有人找你看病,也不看你的成熟程度。我心里在想啊,怎么这么多情况啊,好多情况没见过呢?真是有点弄不懂了。好在还有高年资医生可以及时求教,要不然就彻底失望了。

慢慢的,懂了,我需要学习,学理论,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于是,那时候几乎成了书痴,除工作之外便是埋头读书,学理论,学技术,学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如何与患者交流,学习如何与同事相处。

记得那时对谁都是彬彬有礼的,接待患者,接待同事,接待领导,都和接待家里的客人一样,客气得很到位,恐怕人家不满意。笑脸相迎,热情相送。希望把温暖送给任何接触过我的人。

我来自农村,养育我的,是那片黝黑的热土。我热爱那片养育我的黑土地,也热爱那片黑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我更深深地牢记,患者就是上帝,患者就是我们医生的衣食父母,我尊重他们,我会竭尽全力来解除他们的疾苦,也愿意尽我所能,给予他们以心理上的安慰,以便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工作岗位,早日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若干年之后……

在我的脸上,已经显现出一些应该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那副尊容了,肩上的担子在逐渐地加码,我不幸(开玩笑奥)被领导看中了,怎么啦?谁都懂的。从此,埋头读书几乎就被埋头工作取而代之了。白天匆匆忙忙,晚上依然待命,随叫随到,我就是。啥天?不用管,冷暖?不用在乎。温饱?无所谓。休息?不是我说了算的事。一个电话(或者来人敲门、敲窗的,甚至踹墙)就是命令。因为我知道,治病如救命,谁有病不着急?换位思考嘛。

记得那天夜间会诊,外面正电闪雷鸣的,雨又急又大,大风也来凑热闹,估计有五六级。我打着伞,医院,那时候还没有三轮车的年代,招手就更没有了。到医院的时候,只有脑袋没有被浇湿。还好,后来也没有因为着凉而感冒。有怨言吗?没有。

又是一个夜晚,漆黑,风不停地刮,吹得塑料袋子满天飞舞。风吹电线的那种刺耳的声音不停的震动着我耳朵里的鼓膜,传递给我的大脑神经,感觉很不舒服。就是那天,医院当班医生都知道,医院之间往返四次,有手术,也有会诊。天亮了,患者处理好了,我眼前也亮了,心里也亮了。

一天做七台手术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一个电话,筷子立马被扔到桌子上,睡梦中突然被叫醒的时候,心脏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跑到嗓子眼里跳动着……整天整夜守在重症患者身旁……这一切,为的是,挽救生命,为的是,期待生命的那些亲人的重托……我无怨无悔,因为,这就是我的选择,这是我的职业。

我选择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要有医德,要讲人道主义。苦了,累了,算什么?当危重患者慢慢地睁开眼睛的时候,当患者的脉搏在医生的手指下跳动的时候,当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开始呼吸的时候,我的心也感觉在跳动着,很强烈的跳动着。

想起抢救过来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么多同样生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渴望健康的人们远离疾病的折磨,让我欣慰,让医生感到欣慰。

那时候我还年轻,医院也年轻。拼命地工作,为的是,挽救生命。为的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医院走向成熟而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历史,匆匆地把过去抛开,将我带到了过去所谓的未来——今天这片土地上,这片蓝天下。

我站在高高的四层住院大楼上,常常有意无意间俯视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医院的砖瓦房和土坯房。

心在想着什么,也在期盼望着什么。有时感慨,有时也黯然神伤——那些生命啊,我想挽留你们,一直到永远,永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医院外科主任

刘志斌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wl/62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