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法院战疫人物纪实四澎湃在线

<

中国

加油

记林甸法院胡光辉

胡光辉,男,37岁,现任林甸县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副队长。

胡光辉同志深知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积极听从院党组、县委号召,放弃在家办公主动请战一线,肩扛防疫重任,顶住各方压力,坚守在基层防疫最前端。

面对疫情,他不忘司法警察使命,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坚守防疫岗位不放松。防疫期间,他带队负责林甸法院家属楼小区卡点值守,并带动警队其他干警通过发放通行证的机会对本小区外出务工返回人员,重点是湖北武汉等重点灾区返回人员“地毯式”逐户走访全面排查,认真询问基本信息并进行防疫知识普及。

由于该小区住户平均年龄较大,对疫情严重性认识不充分,对个人防护工作不重视,这使得出入人员登记信息、通行证发放、出入人员劝返等防疫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面对住户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不客气,胡光辉同志始终耐心劝导,细心解释,科学详细地讲解疫情的严重性和防护的必要性,引导群众信科学、听官宣、不扎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切实稳定人心、树立信心,为后续防疫工作安全稳健开展贡献力量。

李某为其他小区住户,借外出买菜机会来本小区探访亲属。根据最新防疫要求,非本小区业主不能进入小区,李某情绪激动,不听劝阻,对防疫人员辱骂推搡。胡光辉带领值勤人员对李某进行耐心劝解,讲事实,摆道理。他对李某说:“疫情严峻,有多少医生护士、人民警察和志愿者坚守在第一线,他们将个人利益抛在脑后,舍小家为大家。我们在后方不是更应该为他们守紧关口,你不能因为一己私欲坏了防疫工作的大计。”正是这份赤子的热忱和不畏困难的坚守,让李某无地自容,最终被劝离返回家中。

张某为本小区已退休住户,一直有外出锻炼的习惯。根据县防疫指挥部下达文件,居民可两天外出采购一次。张某前一天已经使用通行证外出一次,面对守卡干警的阻拦,张某很不理解并十分生气,觉得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并存侥幸心理想以外出买菜和年纪大了需要救命药为由过岗。正当大家正为难时,胡光辉同志安抚老同志说:“您需要什么我去给您买,买完给您送到家里,规定就是规定,不只是为了你我几个人,是为了整个林甸或者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只有疫情尽快过去,您那时再放心出去也不迟是不是。”张某自觉无理取闹,无话可说,被成功劝返。

由于疫情期间必须始终在岗,吃饭和取暖成了两个大难题,因为执勤的车辆老旧十分费油,胡光辉带头白天不打暖风,他建议“每人多带衣服并用保温壶带一大瓶热水,冷了就拿出来暖暖手,渴了还能喝上一口,两全其美”。只有在晚上气温骤降时才打开最低档取暖,感觉不冷后也要马上关掉。吃饭就只能用泡面解决,经常不是水凉了就是出去值勤回来面都泡烂了。胡光辉同志还在防疫期间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帮居民张大民扛气罐,帮大家拎米面菜油,帮执勤干警买吃食。防疫工作十分辛苦,执勤干警们经常是全身带着寒气回到家一时半会都缓不过来,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过。干警王志禹说:“胡队家里条件那么好都不说苦,咱们也不能差事。”正是这样的无私奉献精神铸就了防疫工作中一道道无坚不摧的防护网,一步步打牢了基层群众防疫工作的基石。

随着防疫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干警们的不懈努力,住户们的态度从抗拒到发自内心的支持和理解,并有居民为执勤干警们送来了水果和罐头。胡光辉的家人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变为全力支持防疫工作。胡光辉的母亲和妻子更是在家包好包子和饺子让他带去和大家分享,母亲虽然理解但也偷偷地掉眼泪嘟囔着“哪个孩子不是家里的宝,哪个妈看着不心疼”。可为了让疫情尽快结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身在防疫一线的他们却从来没有犹豫过、后悔过、踟躇过自己的选择和坚守。防疫工作就是靠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牢牢扎根到群众中去,就是靠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踏踏实实做事,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心底里认可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在住户不愿配合的一声声埋怨中,在万家灯火映照下昏暗的警车里,默默坚守着自己的职责,毫无怨言的扛起防疫工作的大旗,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家园。

在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胡光辉同志不怕辛苦,不怕危险,主动请缨,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履职,充分发扬了司法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精神。他舍小家顾大家,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始终带头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头,用实际行动扛起抗疫的使命担当。向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的他们致敬!

—END—

原标题:《林甸法院

战“疫”人物纪实(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wl/173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