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家底增厚腰包变鼓黑龙江乡村

北京市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白雪覆盖下的黑土地上,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春节临近,又到了各地村民分红的日子。“俺家一共有51.5亩地,年土地托管一亩地分了元,比自己种一亩地多收入多元,光分红就拿了多元!”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脱贫户潘树森打开了话匣子,“从种到收,啥都不用管,咱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还能这么省心!”丰厚的收入来自“保姆式”的土地全托管服务。向荣村党总支书记刘峰告诉记者,从年开始,村办合作社以土地托管的形式为村民提供耕种服务,统一经营,村民以耕地入股,坐等分红。目前向荣村户亩地实现了全部入社,年,全村实现分红万元,人均分红达到元。“年收成好,村集体收入高,明年继续投入大机械,再搞些绿色循环农业,村民的腰包会越来越鼓!”刘峰说。图为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的温室大棚。新华社记者唐铁富摄   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局长褚世民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等方式,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脱贫地区人口收入,截至年底,黑龙江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以上。土地规模化经营让农民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务工就业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大庆市林甸县鹤鸣湖镇胜利村,一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车间内机声隆隆,脱贫户包文英正把全自动流水线上包装好的产品装箱,送往下一个车间。图为鲜食玉米加工车间。新华社记者唐铁富摄   “多亏有这个家门口的企业,我们夫妻二人才能有稳定的收入,还不用出远门奔波。我俩都45岁了,每人一个月能挣0多元。”包文英说。企业负责人王超介绍,近年企业一直尽力增加适合农户参与的就业岗位,推动劳动力定向输送、稳定增收,一年能带动近一百人实现增收余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厚村集体家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环节。林甸县委副书记杨晓明介绍,林甸县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支撑,年全县8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5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占比达66%。工人们在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唐铁富摄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公益岗位增多了,村屯环境也变美了。寒冬腊月,林甸县四合乡学田村的街头干净整洁,脱贫户穿着荧光绿马甲,拿着扫帚和簸箕打扫卫生。“我们年纪大了,土地都托管出去,加上公益岗一年元的收入,不但生活有保障,还能让村里环境变好,日子也更有奔头。”学田村脱贫户赵山说。“公益岗位人员每月上岗不少于20日,冬季不少于15日,每周一和周五对所包区域垃圾桶进行统一清倒。在此基础上,村里统一调配,将美化、绿化、环境整治等工作分配给公益岗人员。”学田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歧说。褚世民介绍,截至年底,黑龙江省14.68万脱贫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成为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记者梁冬、唐铁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wl/168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