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有一位远在非洲工作的亲戚遭遇了一起严重车祸,一车四人全部遇难。这位亲戚是我的一位哥哥,时间将他定格在了42岁,戛然而止。
我是一名汽车安全工程师,我曾经研究过交通事故,见过许多事故案例。我现在每天的工作是对着电脑一遍遍的模拟车辆的碰撞过程,寻找各种保障车内外人员安全的措施。我很清楚,许多交通事故的悲剧原本都可以避免,我想讲的这个事故也是如此。希望能通过这个事故,警醒身边的朋友们!
事故发生在非洲国家赞比亚的卡富埃国家公园附近,他们一行四人下午两三点左右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出发,准备前往西部城市芒古。下午六点左右,在途经卡富埃国家公园时,不幸撞上一辆已经侧翻在道路中央的沃尔沃大卡车,车上包括我这位哥哥在内的三名中国人全部遇难,司机是一名赞比亚人,医院的途中不治身亡。
▲Google地图显示的路线,从卢萨卡到芒古约公里,将近8个小时的车程。
事故发生后,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这已是年在赞比亚的中国人中发生的第四起严重交通事故。翻阅当地新闻,我找到了几张事故现场的照片。
▲就是在这辆大众途锐的车里,他们走完了人生旅程。
▲被撞的大卡车在事故发生前已经侧翻在了道路中央,可是居然没有设置任何警示标识!
▲后排乘员肯定没有系安全带,副驾驶的座椅都被撞断裂了(事发国家靠左行驶)!
当地警察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超速。事发地卡富埃公园是一片非常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条穿越该公园的道路几乎没有弯道,但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容易起雾,因此该区域白天限速80公里/小时,晚上50公里/小时。根据车辆的受损情况,我认为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在公里/小时以下。除车头损毁严重外,整个车身结构并无很大的损伤,乘员舱完好,车内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所以,抛开大卡车未及时设置警示标识这个非常非常值得谴责的致命错误外,我认为,如果四个人都系上了安全带,应该有很大的生还希望!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我们汽车安全工程师在做车辆碰撞安全设计时,终极目标是保护人而不是车。一个安全性能优秀的车身应该是“软硬结合”,有合理的溃缩吸能区,车身结构在碰撞发生时能够有效传递并合理分散碰撞能量。车身并不是越“硬”越好,也不要看到车头损毁严重就觉得车辆不安全,我们更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