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没有医治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216/4580107.html粪箕子粪箕子也叫粪筐,是用柳条子编织而成。是农村里积肥种植庄稼的重要工具。在东北农村,从小学生开始就都学会了捡粪,不管大人或是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背着粪筐。那时候,没有化肥,种地都靠粪肥来增加产量。生产队的地里需要粪肥,自家的自留地里也要上粪,还有很多的学校也有校园地,学校里也要粪肥,而且还经常让学生从家里往学校背粪。所以有的孩子上学的时候,一边背着书包,一边背着粪筐。好在那些粪筐都是自家编的,不用去买。野地里,庄稼地旁就有很多的柳树条子,把柳树条子割回来,吃完了晚饭就开始编筐窝篓和编粪箕子。我小时候背的粪箕子都是姥爷给编,我白天去割柳树条子,每次要割很多,姥爷除了给我们编粪箕子外还编一些挑筐和土篮子什么的到集市上去卖,也能挣点零花钱买点油盐酱醋什么的。粪箕子有圆筐形的,有敝口形的,东北这地方大多数粪箕子都不是圆形的,人们在编织它的时候,把它设计成了个半圆形,留开了一面是为了捡粪方便,上边编织了过梁。编好后再找一根木杆窝成“U”字型,做背粪筐的梁,用铁丝固定在粪筐上,这样一个粪箕子就做好了。使用的时候,粪箕子的前端最容易被粪耙子砍坏了,有的人为了能使用的长久,在前边还包上了铁皮,使其坚固耐用,在后端用破布或麻袋片包上,防止粪装多了从后边撒出来。粪箕子和粪耙子是一对捡粪的工具,粪耙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方形的,有长方形的,还有半圆形的,也有用铁锹的,也有用一种小小的杈子,人们叫它“粪杈”。过去,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在农村到处都可以看见背着粪筐手里拎着粪耙子的人在捡粪,如今却很少见了,粪箕子和粪耙子也成了昨夜的历史被存入了史册。作者简介:任胜才,男,年7月1日生,汉族,大学本科,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篆刻研究会理事,大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印社副社长,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和篆刻作品先后在《中国石油报》、《黑龙江日报》、《科技日报》、《文艺报》、《大庆日报》、《海燕》、《岁月》、《铁人文学》、《大庆油田报》、《青少年书法报》、《篆刻》等报刊发表。篆刻作品曾参加黑龙江省第五、六、八、九、十届、十二届篆刻艺术展,篆刻作品在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上获优秀奖,篆刻论文《肖像印史探源及艺术赏析》九九年被评为全国书法论文优秀奖,并被收入《黑龙江书学论文集》。曾出版散文集《九彩石》,散文集《关东老磨坊》篆刻专集《名人肖像印选》和《中国篆刻百家》(任胜才卷)。篆刻专集《民族英雄铁人王进喜》;《东北俗语集锦》等。篆刻作品三方被收入中国篆刻艺术馆永久性收藏。林甸往事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