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村集体发展新动能黑龙江大庆以党建

光明日报记者张士英光明日报通讯员程诚数九寒冬,呵气成霜,但走近黑龙江省大庆市的田间村头,却是一派冬闲人不闲的景象,处处忙得火热——肇源县民意乡的暖棚里,村里的种植能手们娴熟地为香瓜幼苗除草、嫁接;大庆连环湖第七届冰雪渔猎那达慕将在嘎日迪启幕,全副武装的村民正在冰面切冰搬冰、堆砌冰墙……冬日忙碌的背后,是村级集体经济的日益壮大、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拓宽。近年来,大庆市坚持党建赋能、项目驱动,创新实施“薄弱村帮扶、百企兴百村、联村发展、头雁领航”四项行动,目前全市个行政村年收入均超过20万元,有产业项目的村占比80.7%,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林甸县鹤鸣湖镇东升村村民夏宝林家每年仅靠种地收入1万多元,儿子上大学支出大,家庭生活较为困难。年,村里成立了东升绿化养护公司,夫妻二人农闲时跟着绿化养护公司外出务工,还能在家种植宿根花卉,收入翻了两倍,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像夏宝林这样,由村集体注资成立公司,带村民“组团”外出务工的,全大庆共有余人,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益万元。为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大庆市还由村企党组织签订协议,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采取村里出场地、企业出师资的方式,面向村民免费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就业技能。这是大庆市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的缩影。近年来,大庆市以党组织共建为载体,推动村企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流动共享,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助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以前种苞米,一穗也就能卖上两三毛,种指定型号的玉米,卖给前进村的加工厂,一穗能卖七毛五。”杜尔伯特县一心乡团结村吕延臣今年种了80多亩地的玉米,收入近10万元。前进村和团结村都是一心乡的村屯。前进村发展较好,村里办了个鲜食玉米加工厂,每到玉米收获季节,全乡其他7个村的村民可以到加工厂对自家玉米进行清洗、塑封。经过锁鲜加工后的玉米,一穗最高可以卖到4块钱。“这种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联村发展’行动,旨在打造地缘相近、产业相关的区域发展联合体。”大庆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的韩宏昆说,乡镇党委统筹区域产业整体布局、整合资源,先后组建14个联村党组织,合作建设了39个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等产业项目,打造区域产业经济带。能人带头,致富不愁。为发掘培养更多农村实用人才,大庆市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擂台比武”,选树培育“五星头雁”村书记,推动43名村书记进入或享受事业编待遇,有效提升干事创业热情。同时,大庆市还招聘了名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每村配备2名后备干部,全面充实村级发展接续力量。在村党组织书记的带动下,村级后备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等领办承办合作社,带动余名党员群众参与,真正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光明日报》(年12月23日02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tc/166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