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泉乡读书会于府君会长担任主持作即席发言
接下来我还要讲一件事,记得有一位文友向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讨教,怎样能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对方语重心长地说:你呀,不能和那些低水平的人在一起混,你得找对你有用的人去接触。别把时间浪费到那些低俗人的身上。这位作家说的可能有道理,你要想有修养有学问你就得向有修养有学问的老师学习,你想把文章写好你就得和写文章的高手在一起切磋,使自己得到提高。
这位作家说的可能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是在这个非常浮躁的社会里得到的亲身感受。如果说句笑谈,人一生和什么人在一起确实很重要,正如一棵稻草,用它捆了白菜,就是白菜价,捆了螃蟹就是螃蟹价,用它捆了一只大龙虾,那可是龙虾的价了。社会上曾经流传这样四句话:和酒徒混成酒仙儿,跟吸毒混抽大烟儿。跟赌博的会耍钱,跟上进的能当官儿。这就是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这一生跟什么人经常在一起,真的是相当重要。
但是我觉得还应该有另一种感悟,搞创作的人和别的人不一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是人学,文学就是以写人为主。一个作者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要对这个社会广泛地去接触,去了解,去认识各色人等,才能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作家张正隆写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和《血冷血热》时走遍了全国各军区、军分区,采访当年曾浴血战斗的老军人,历经三四年的奔波,才得以完成出书。《红楼梦》第五回里秦可卿房中有一副对子写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对我们每个写作者,是很好的启示。我们每个人要能对世间的一些事情不用说看透了弄明白了(包括书本)就是你起码了解了你就能写出点东西出来。说实在话你想写马,没见过马长得什么样,你怎么写马。
只有你看到过,即使在电视上看到过,你心里总算有了它的形象,站在那什么样,跑起来什么样,就能写得活灵活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使写作能够成功的秘诀,就是需要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的那些细节,记住那些动人之处,细节的精彩决定作品的优劣。
假如,把一棵树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相同的状态写明白了,那真就得细心地去观察,去体会,春天的树发芽时什么样,夏天长满绿叶什么样,秋天叶子黄了什么样,冬天,没了叶子的树又什么样?每一种形象有什么寓意?那就凭一个作家仔细的观察,再用他的聪明的才智去合理的联想和艺术的升华就能写出形神兼备,意义深刻的作品。
话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驳斥我说,二月河他没经历过清朝的事,不是也写出了《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吗?金庸,他也没在江湖上混过,也写出了《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等一系列精彩的武侠小说吗?你本人也没经历过抗联设立的秘密交通站,你也没经历过通河4.6大暴动,你咋写出了《密店英豪》呢?这个问题提得好。
这里有一个间接获得陌生事件资料和了解陌生场景的问题。要写历史上自己没经历过的事件,那必须要查阅那一时期的历史资料,熟知那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社会风俗,社会人文等诸多的详细资料。
有条件还需要到那个事件发生地了解当时的自然状态,山川地貌。二月河,不但把清史看得滚瓜烂熟,而且对清朝的野史,也都进行了研究,特别他搜集了民国时期一些人所写的清朝轶事的文章也进行细心阅读,这样才把那几部清朝书写的那么深透。
金庸也看过很多元明清时期的正史和野史资料,了解哪个朝代的朝野上下的行会、帮会、教会等活动情况,否则怎么能说的那么圆满,比如,武功上的“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凌波微步”等,他都在古代武术秘籍里去查寻,还有全真教和大辽的关系他也都十分了解,他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把握的是不脱离历史的脉络,然后再大书特书人物之间的纠葛和人物的命运。
另外金庸对民国时期有几部写江湖的武打书,乱熟于心,他才把江湖写得那么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当然金庸的书不是仅仅靠这几点,更重要的是,在那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又有比较厚实的人物,人物的鲜明性格和牵动人心的那些人物的命运,才让大家看得爱不释手。(未完待续)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