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母校林甸一中

应林甸一中校刊编辑部之约,为“校友天地”专栏写点东西,我欣然应约,打开了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回首已逝的岁月,往事如烟。唯有在一中的那段生活历久不忘,至今,在我的记忆里还依稀可辨。

林甸一中曾经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九六三年的夏秋之交,只有十四岁的我步入了这座文化的殿堂,开始了一段崭新的学习生涯。直到一九六八年的深秋时节,才怀着迷惘的心情,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师生,返乡而去。

那时的一中办学条件非常差,宿舍、食堂还有部分教室都是土房;宿舍里是南北大板铺,冬季取暖都是炉子、火墙;食堂吃的是小米饭、窝窝头、白菜土豆汤,晚饭多数是大苞米馇子。在那时白面、大米简直是“凤毛麟角”,偶尔吃上一顿真像过年一样。

那时条件虽差,但学生的活动却不少。学生能借到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还能到阅览室去。学校有乐队、球队,篮球、足球、排球都能玩到,冬季还有冰上课。那段生活并不缺少乐趣。

当时好多农村学生的家境都很窘迫。由于我是入学前一年随父母从山东逃荒来到东北的,家里是一贫如洗,与其他学生相比,其窘境可想而知。尽管那时一角钱可在食堂吃一顿饭,五元钱能用半个月,但家里还是负担不起。为了省钱,我须周六下午步行二十里路回家,从家里带来母亲为我贴的大饼子,还有香喷喷的辣椒酱。每餐就着辣椒酱吃大饼子,喝点从水房打来的开水。因为这样可以省点钱,维持着学业。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我们生活的也很快乐。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谁愿意接受苦难,而苦难恰恰是您最好的老师。”正是那段日子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奋发学习,我读懂了生活,学会了生存,使我以后的人生受益非浅。

我由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的确得益于在一中五年的学习。正是那段时间,我系统学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又经历了“文革”初期。在一中参加“文革”的二年,虽没有上课,但我有空自读了许多书刊。四大名著就是那段时间读的。除此之外,还有《青春之歌》《红旗谱》《三家巷》《林海雪原》《苦菜花》《小城春秋》……光长篇小说就不下一百多部。正是那段时间培养了我喜欢读书的习惯。

我喜欢读书,什么书都看,可能是展卷有益吧,我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写起文章来虽谈不上生花妙笔如行云流水。但却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一中的那段艰难的经历,我学会了坚强。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挫折之后,会变得非常顽强。在后来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坎坷都被我踩在了脚下。天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能使我倒下,我都会坚强的站立。

一中当时的那些老师教会了我宽容。有人说过,比海大的是宇宙,比宇宙大的就该是人的胸怀。做人要有推功揽过的心胸,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与人为善,心中有别人,凡事要多替别人想一想,多做些心理位置互换。如果人的胸怀宽广了,遇人遇事就会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烦恼。

在一中的五年里,在老师的教诲下,我知道了为人之道,学会了学习,懂得了生活…..为以后走好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人生之旅,注定与一中有缘。我在一中就读了五年,后来当了教师又为一中输送了好多学苗。在教育局工作的那几年又管一中的招生和会考。现在有我教过的学生在一中任教,还有许多和我一起工作过并结下很深友谊的领导和教师在那里工作,特别是我现在的住所,距离一中多说也不过二百米,我天天能看到一中日新月异的校园。说我与一中有着不解之缘,这话一点也不为过。

追昔扶今,我的那些陈年往事已不堪回首,现在的一中,已今非昔比,全校师生正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用百倍的努力实现着宏伟的蓝图。一掣现实的铃,无限美好的未来便遥相呼应。一中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真诚的祝福一中的教师们健康快乐,愿学生们都能学业有成,愿一中的美好蓝图早日变成现实。

作者简介:闫治安,年4月21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年10月毕业于林甸一中,年11月参加教育工作。曾任黎明一中教导主任、黎明二中校长、县教育局中教科长、县教育科研所副所长。在教育科研所期间主抓常务,担任《林甸教育》常务主编。年11月退休。

支持原创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
复方倍他米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dianzx.com/ldxfc/3725.html


当前时间: